经典议论文15篇

时间:2024-06-12 16:23:03
经典议论文15篇

在日复一日的学习、工作生活中,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,论文一般由题名、作者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。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议论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经典议论文1

小时候,书香伴着我成长。一开始,是妈妈读给我听,然后,我能看一些简单的幼儿读物了,再后来,我就开始读一些童话书了。那时我一直有一个疑问:“书,是干什么用的?为什么每时每刻都要读书?”但在我上小学之后,答案就在我面前慢慢地展开。

开学第一天,老师就发下了许多书,要我们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在上面写自己的名字。这时,我的疑问就更重了:“为什么要发下那么多的书?有什么用?”

我漫不经心地翻着这些书,发现里面有算术、文章和一串串看不懂的字母。首先吸引我的,是那些精美的文章:有童话故事,有历史典故,也有真实的记事。之后,那些算式让我的脑筋动了起来,那些稀奇古怪的字母、符号让我大开眼界。

这些书给我带来了学习乐趣。于是,我对书有了初步的理解:“书,就是让人看的。” 每次上课时,老师第一个讲到的,就是书。随着书被我们一页一页地翻过,我认识了许多生字,学会了许多修辞手法,古诗,运算等,并将这些知识熟记于心,应用起来。于是,我对书有了更深地认识:“就是让人增长知识用的。”

三年级时,英语正式步入我的课堂,我开始像外国人一样说话,学习单词。那些字母充斥了我的脑袋,并东拼西凑成了单词、句子,仿佛我自己就是外国人一样。

除了学习用的书以外,每学期老师都让我们读许多课外书,有中国古典名著、外国的精美童话,比如《西游记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昆虫记》、《哈利波特》等,妈妈还给我订阅了《读者》、《童话大王》等,我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,常常不自觉地被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所感动。书,带给我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。

时光一闪而逝,转眼我已经五年级了。在学习过程中,我对书有了更深的理解:“书,可以让人浮想联翩,可以激发人的美好情感,可以带给我许多的快乐。”

书,是干什么用的?对每个人来说,答案不尽相同,但是对我来说,我相信我已经在书中找到了答案。

放弃,是最大的失败

经典议论文2

李子不一定落在李子树周围,因为它可能顺着斜坡滚到远处;少言寡语者不一定大智若愚,因为他可能本来就头脑简单笨嘴笨舌;真理不总在长者手里,因为长者不是神,也有犯错误的时候……因果共识虽为一种规律,但正如老子所言,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所以“因果共识”不可尽信。下面,请容我就日常生活中的三种现象来谈谈“因果共识”为何不可尽信的。

现象之一,中学生的发型广受非议。如果一个学生剪一个爆炸头,那么人们就会说他“鬼模鬼样”“吊儿郎当”“缺乏教养”等等。有的人嘴上不说,却在心里嘀咕;有的人则直接视其为异端,强迫他去剪短拉直吹顺。“发型不同于常规就是坏学生”的因果共识对吗?只可惜,清华大学范翔教授就是个爆炸头;还有,我觉得爱因斯坦也是个爆炸头。如此,姑且不说审美标准是否该多元化,爆炸式到底美不美,单说学生理一个爆炸式,为什么就不可以理解为走爱因斯坦路线,其探索精神可嘉?头发只是一个引线,我们循线渐进,可以发现人类其实有许许多多的偏见。平常以貌取人也就是个感情上的好恶罢了,而那些面试考官如果仅凭自己一些可笑的“因果共识”的相面术来“以貌取人”,即使遇见马云这样的旷世英杰,不也擦肩而过了吗?

现象之二,消费者只买贵的不买好的。前些天,我买了两只肉鸡腿回家,被老爸狠狠地训斥了一顿,理由如是:“我嘱咐你多少遍了,买鸡要买土鸡,这种用饲料喂的洋鸡怎么能吃?全是激素。”我斗胆问了一句:“您又是怎么知道的?”老爸说:“我不知道,钱还不知道吗?土鸡多少钱一斤?肉鸡多少钱一斤?”老爸的同样是许多人的这套“贵的一定是好的”的因果共识让我无语!看来上学真是没有用,还讲不赢老爸。长的快说明品种好,说明饲料配得科学,说明养殖技术高超。那土鸡,天天吃些菜叶、苞谷,还跑来跑去的,油水都给跑没了,当然长得慢。而且用粮食喂鸡特浪费,粮食本来就紧缺,都拿去喂鸡了,难道让人去吃复合饲料?

现象之三,误以为勤奋就一定会成功。“因果共识”认为:天道酬勤,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可我觉得,明明是块铁,又怎么能凭勤奋打成金戒指t也许你会说我太残忍,没人性,讲这话让一部分人完全失去了希望。对不住,我讲实话,不炖虚假的心灵鸡汤。事实就是残酷的,不公平的,我们可以关怀别人,但拜托不要误导别人。经人误导付出千辛万苦后更难以承受失败的打击。不是读书的料,我们可以去做生意嘛!这有什么残忍不残忍、有人性没人性的?再者,不要认为成绩不好就一定是不认真,这一点“因果共识”老师要注意;误解了,很伤人的。

三种现象说完了,时间和格子也不多了,总结一句:“因果共识”的确是不可尽信的。

评点

作者不说“‘因果共识’不可信”,而说“‘因果共识’不可尽信”,一字之差,可见作者思维的缜密和表达的准确。虽然观点不是那么四平八稳,虽然对有关爆炸头和肉鸡两个“因果共识”的批驳也不一定无懈可击,但作者不讲空话假话套话,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,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来诠释论点,写身边事,说心中理,显得特别清新、自然和真实,语言幽默风趣,这比起枯燥乏味的八股文要生动有趣得多。

经典议论文3

从古至今,经典名著都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,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。一本好书,恰似一轮骄阳照亮阅读者的灵魂,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,也促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;一本坏书,则像一场可怕的风暴,吹迷了阅读者的眼睛,扰乱前行的方向,也会对社会文明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。

高尔基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传世的名言: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;而我要说:好书才真正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

一本好书,可以影响思想,启迪人生,甚至改变人的一生,照亮人类成长的历程。像海伦凯勒的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、高尔基的《童年》、《在人间》、《我的大学》《少年维特之烦恼》等等,都是书中难得的珍品。俗话说得好: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经典的好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,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学子,是我们成长道路不可或缺的财富。

在你学习生活中,你肯定也被一本好书感动过,激励过,以致终生难以忘怀。历史上的很多伟人也是如此,他们被好书感召,为好书激励,从而改变人生,成就自我。

美国著名的总统林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他出生在最荒凉的小木屋里,因家贫只接受了很短暂的学校教育 ,为了生存和补贴家用,少年时的林肯当过种植园的工人、店员和木工。在25岁以前,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,四处谋生。在艰苦的劳作之余,林肯始终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。他放牛、砍柴、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,休息的时候,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,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。晚上,他在小油灯下常读书读到深夜。 ……此处隐藏17824个字……展的动力。只有列夫?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,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,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、挣扎和无奈,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。经典就是这样,瞩目事物的内部,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,揭示出生活的本质。

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,所以常常会忽略表 层和细节,在表现形式上,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,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。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,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,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。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,待人接物八面玲珑,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,往往是缘木求鱼。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,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 和独特的禀赋。

⑤以上这些特征,使那些渴望阅读之“轻”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,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、智慧和发现。

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,而匆促的生活节奏,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,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。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、娱乐化信息,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;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,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;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、韵律、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,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。

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,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,让我们和深刻、和睿智、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。领悟了这些,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。

11.请结合全文内容,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“对经典敬而远之”的原因。(4分)

12.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?(2分)

13.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。(4分)

14.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?请简述理由。(3分)

材料一传媒学家尼尔?波兹曼在《娱乐至死》中揭示,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,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,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,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,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。

材料二苏霍姆林斯基说:“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,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,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,对书冷淡,那么,就不能称其为学校。”

参考答案:

11.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,它关注事物的本质,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,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。②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,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。(意思对即可。一方面2分,共4分)

12.①引用名言,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,引出议论的话题。(多用设问(问句)引发思考,引起下文。(意思对即可。一点1分,共2分)

13.先提出观点: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。(1分)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,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,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;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。(2分)最后,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。(1分)(意思对即可。共4分)

14.材料一。(1分)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,只能阅读粗浅读物,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。(分析合理即可。2分)(共3分)

经典议论文14

日子像手中的细纱,一不留意,就纷纷从指间流逝,而且义无反顾。刚进入高三时的新奇和丝丝恐惧,也被繁忙的学习生活挤到了角落里睡大觉。因为高三了。高三了,每次写下这几个字时都会有一种悲壮的感觉,带着些许敬畏。

学长说:“我们是凤凰,带着千年的期盼,浴火再生。”为了浴火后的重生,我们一直在等待着。等待黎明的曙光,等待黑暗后的光明。

我们等待时机,但绝不坐以待毙。

早晨,朗朗的读书声在学校园上空回荡,那是我们等待的声音;课堂上,我们的思维跟随老师一起遨游,我们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芒,那是我们等待的眼神;体育课,我们在运动场上奔跑、欢笑,那是我们等待的热情;晚自习,我们等待自己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中,那是我们在积聚力量中等待。

我们在等待着,等待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后的康庄大道,等待如火六月后的自由,但时不我待啊!

当你从乒乓球台边经过却发现球台两头的人又换了一批时,你是否还在等待你在球台边挥汗如雨的情景再现?

当你听见高一高二的学生在谈论与初中同学的通信情况时,你是否在等待星期六的到来以便能和他们聚首?

当你因为月考的失利而独立窗前时,你是否还在等待老师像从前一样来安慰、开导你?

当你……

这一切一切的等待似乎都在情理之中,但只有等到我们有能力触到阳光的时候,我们才可以面对这一切,而在这之前,我们需要马不停蹄。因为未来还需要我们去开拓,我们没有时间停留!

高三,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,但同时我们又拒绝等待。

我们拒绝等待,拒绝做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,拒绝做深巷中的陈酒,拒绝做埋在深土中的金子。因为不是每一只兔子都会撞到那个树桩上,也不是每一坛陈年好酒都会被别人闻到香味,金子再怎么发光,如果永远埋在地下,也是没人会发现的。

高三,与其傻傻地期待一个月圆的意境,不如将过去的种种抛入失忆的深渊,带上干粮与希望,在漫长的等待中促成那次质的飞跃。

高三,在等待中拒绝等待。

高三,在等待中努力;

高三,在努力中等待。

我相信,我们等来的必定是收获的季节,欣喜的时刻!

经典议论文15

体育课,一定是所有同学们最喜爱的一课了,因为它可以让我们锻炼身体,每天都有好的体格,神采奕奕,虽然体育课苦,但是它有趣,能让我们感到快乐,下面,让我给你们讲一个在体育课上的故事。

这天下午第二节课,是节体育课,当得知这节课老师要教我们倒立,大家一蹦三尺高,可谁也不知道这个动作有多难。过了一会儿,上课铃响了,当我们拿着垫子在大厅里等待上课时,林老师过来了,整队过后,林老师给我们讲了怎样做的动作要领之后,又矫健地做了一个倒立,而且持续了十多秒钟,大家拍手称快。

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大家谁也达不到要求。那些差的同学,有的把头顶在垫子上,腿怎么也翻不起来;有的则像一只小青蛙一样,往天上蹦了一下,又蹦一下,课怎么也蹦不出那个范围;有的则晕得在地个转来转去,分不清东南西北,认不出前面的人是男是女。即使做得好一点的,也只不过是倒立几秒又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,摔得屁股像小猴子的一样,直发疼,有的还哭了。

第一个爬起来问老师的人,看见大家这样,就笑了起来,大家见了自己这样,也都笑了。林老师之后又讲了一遍动作要领,让同学们自己琢磨琢磨,之后大家自己再来一次,这次大家果然都好了许多,至少不能倒立起来的只剩二三个了。林老师又一个一个地教,大家都能倒立了,只有一个人,就是娄铖——一个重达七十五千克的大家伙。虽然力气很大,但是那庞大壮实的身躯,是最轻的那个同学的三倍呢,他立不起来,也是情有可原的。于是我们七手八脚地帮他,经过了几十次的努力,他终于立起来了。

体育课是我们最喜欢的课,不但因为它有趣、快乐,更因为它让我们学会了团结互助! 指导老师:杨红美

《经典议论文1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